【【【 隨機首頁 】】】

││││

| 巴菲特們的「花式避稅」?|

美國新聞網站揭示了最富有的美國人如何大舉避稅。根據網站從美國國稅局獲得的機密稅務文件,在2014年~2018年期間,最富有的25位美國人共繳納136億美元聯邦所得稅。儘管這一數字已經相當驚人,但跟他們在此期間獲取的財富相比,也僅是九牛一毛?《富比士》統計:這25人的財富在這5年間累計增加了4,010億美元。由此,若將他們每年繳納的稅款和同期財富成長的比值視為實際稅率,那麼他們的實際稅率僅有3.4%。

其中,在這五年間財富成長243億美元的巴菲特僅繳納了2,370萬美元的稅款,實際稅率為富人最低,僅為0.1%。身家漲了990億美元的貝佐斯緊隨其後,實際稅率為0.98%;布隆伯格和馬斯克的實際稅率則分別為1.3%和3.27%。

相比之下,美國中產過的又是什麼日子呢?在2014年~2018年期間,美國中產家庭稅後淨資產平均增加6.5萬美元左右,大部分還是出於房屋價值走高的緣故。然而,由於中產的絕大多數收入都是薪資,因此,他們的稅單幾乎與增加的財富數量持平,接近6.2萬美元。

富人們的財富爆炸式成長,市場有目共睹。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在「眾目睽睽」之下,避開大額稅金?

1、貝佐斯

先拿世界首富貝佐斯來說:他從2014年到2018年報告的收入為42.2億美元,繳納的稅款為9.73億美元,但考慮到其身家暴漲至近千億美元,實際稅率不到1%。而在2006年~2018年期間,貝佐斯的避稅行為更為驚人:總收入65億美元,納稅14億美元,然而其財富暴增1,270億美元,實際稅率僅略超1%,達到1.1%的水平。

其中,在2007年,亞馬遜股價翻倍,貝佐斯身家增加了38億美元,但他沒有繳納任何聯邦所得稅;在與前妻MacKenzie共同申報納稅時,他只申報了4,600萬美元的收入,其主要來源為外部投資的利息和股息。如此一來,他就可以用債務的利息支出、「其他支出」等等投資損失及抵扣,來抵消賺到的每一分錢。2011年同樣也是貝佐斯未繳稅的一年。當時他的身家穩定在180億美元左右,但他在報稅時稱其投資損失超過了收入,並且以此為由為自己和兒女申請了稅收抵免。

2、巴菲特

實際稅率僅有0.1%的股神巴菲特,因其一直持有旗下波克夏●海瑟威的股票,這就能讓他在大幅地避免了將財富轉化為收入。自2015年至2018年,巴菲特年收入約在1,16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這是一個不算很高的數字。此外,巴菲特的另一「策略」在於,將收入減少到最低,也就能夠減少稅收。具體來看,如果波克夏●海瑟威向股東們支付股息,那麼,以近年來的平均水平計算,巴菲特將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股息收入,這些年來每年還將欠下數億美元的稅款。

我們舉一個巴菲特避稅的案例:1973年,巴菲特斥資1,060萬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集團10%的股份,在持有期間巴菲特勸說盛頓郵報集團將發放股利用於回購,避免了上交發放股利收入所得稅。到了2013年,亞馬遜的貝佐斯以2.5億美元從華盛頓集團購買了《華盛頓郵報》,剝離了《華盛頓郵報》的華盛頓郵報集團改名叫格拉漢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巴菲特此時持有的格拉漢姆控股公司的股份價值12億美元,此時巴菲特計劃退出。但從1,000到12億有超過99%的資產增值,需要交約38%的稅,光稅就高達約4億美元,怎麼辦?

不用急,由富人們為自己立的法裡面早已經留好了後門:美國稅法第355條允許美國公司把自己的子公司分配給股東〔相當於發放股利或配股〕,並在一定條件下,公司和股東都不需要額外交稅。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格拉漢姆控股公司的資產分成三部分裝入新的子公司裡,三部分資產分別為:4.59億美元波克夏公司的股份、3.64億美元的邁阿密電視台以及2.67億美元的現金。然後格拉漢姆公司將這個子公司轉給巴菲特的波克夏,「對價」就是巴菲特將自己持有的價值12億美元格拉漢姆控股公司的股份「還回去」;實際結果就是實現了退出。

雖然表面上巴菲特收到了三樣資產總計僅有10.9億美元,「賠了」1.1億美元,但實際上這1.1億是轉移給了格拉漢姆公司的股東,同時巴菲特自己也省下了2.9億美元的稅金。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國稅局一分錢稅都沒收到,相當於巴菲特和對方股東將4億稅金自己給分了。

那有人會說:這只是延遲而已,巴菲特早晚得交延遲繳納的稅。「不幸」的是,巴菲特決定將全部家產在死後捐給「慈善組織」,而捐給慈善組織的錢是不用納稅的。換言之:巴菲特到死都不用交稅,其成立的「慈善組織」仍將控制大量財富;子子孫孫、萬世不絕,而在此過程中理論上永遠不用交稅。

3、馬斯克

還有一種可以用來避稅的方法,那就是「借錢」。

如果你擁有一家公司,還拿著巨額薪水,你將為其中的大部分薪資支付37%的個人所得稅。

如果選擇賣出公司的股票,你必須繳納20%的資本利得稅,還將失去公司的部分控制權。

但如果你借了一筆貸款,所需支付的利率僅為個位數,還不用交稅。其原因在於,貸款必須償還,因此不會被美國國稅局歸進收入範圍;儘管向銀行貸款需要抵押品,但富人們顯然擁有很多。

這就不得不提到「幣圈教主」馬斯克了——去年,他剛剛抵押了約9,200萬股股票作為個人貸款抵押品,截至現今,這些股票價值約為57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他所繳納的稅款與其狂飆猛漲的財富並不匹配:2015年繳稅6.8萬美元,2015年繳納6.5萬美元,2018年一分錢也沒繳。

4、慈善避稅

很多富豪藉由慈善捐款來規避巨額遺產稅,從蓋茲,到巴菲特、祖克柏,都聲稱死後「裸捐」,一個子兒都不留給兒女,近30年美國富豪的基金會數量翻了三倍,為什麼美國富豪都這麼熱衷慈善呢?從事慈善事業,這背後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美國遺產稅的開徵和稅制改革的頒布。

1916年,美國開始徵收總遺產稅,稅率最初就高達40%;8年後,為了防止有人把遺產變成生前贈予鑽漏洞,美國政府又開設了贈與稅作為遺產稅補充,最高一級稅率達到50%。

也就是說:一旦美國富豪把全部身家以遺產形式留給後代,立馬就會被國家拿去一半。而且,帳面上的錢是不能拿來交遺產稅的,很多富豪股份之外的家產根本不夠交稅,變賣公司股份,就意味著要削弱對公司的控制權,那可是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的事業。怎麼辦呢?富豪們發現,一個「私人基金會」就可以搞定這一切。

在美國,捐贈是免稅的,原本要削去一半的遺產轉入基金會裡,則可以一分不少地打過去,完美避開遺產稅。而且,西方私人基金會內部章程自定,富豪完全可以任命兒女們做基金會會長,這樣一來,所有錢款流向實際仍然掌握在家族手裡,外人無權干涉。成立之後,根據美國法律,基金會每年只需要拿出5%的資產用於慈善相關活動,注意,是相關,這還包括把子孫後代拉到基金會上班開出的高薪資,包括:各種名目的公關費用,包括平時吃喝玩樂的報銷,花樣百出。

川普也被曝出「花式避稅」,和基金會異曲同工,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例如:錄製一檔真人秀時,川普據稱,花了7萬美元做髮型設計,10萬美元給女兒化妝,30萬美元給錄製場景進行設計裝修,更狠的是,還有高達2600萬美元的所謂「諮詢費用」,想必是特老師一邊和導演聊天,助理一邊在旁邊數他說了幾個字,明碼標價,一字千金。

巴菲特為自己辯護。股神表示:波克夏●海瑟威絕大多數的股東傾向於公司將利潤用於再投資,而非發放股息。例如:在2014年,公司A股股東以87:1的票數反對發放股利,B股股東以47:1的票數也投出了反對票。

這或許意味著,波克夏拒絕派息,並非是出於巴菲特希望降低個人稅單的意願,而是「股東們」的意思。巴菲特還稱:股東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資金當中很大一部分都將被用於慈善事業,而非用來消費或追求家族財富。另外,這位承諾將其99%淨資產拿去做慈善的"奧馬哈先知"還算出,迄今為止,他每捐出1,000美元,就能獲得不到50美分的稅收優惠。他也更喜歡把錢捐給慈善機構,而不是交給聯邦政府來償還國債。

理財的關鍵,不是找到飆股,而是你是否持續累積本金,養大你的財富存摺。

好的理財工具,讓你退休後免煩惱?其實自己規劃一個投資組合並不難,重點在於執行力,以及執行後的持續力,若現在就開始動手做規劃,多年後的你將感謝現在的自己。

歡迎來和小畢研究「生活理財」這門課。
-----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燄高?最後老話一句:千萬別有幸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希望這篇能提供你充份的燃料,與充份的智慧。
對了,小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庄腳崧」;小畢我也不是「花豹」,而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台灣虎斑犬」,喜賭成性,哈哈哈 ^^


》小 畢 陪 您 閱 讀 生 活 中 的 好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