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所喝飲料、冰淇淋和甜品中,都含有一種「人工甜味劑」,而這種成分,可能會傷害肝臟?
大部分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由「基因改造」的玉米,透過酵素的催化作用,將玉米澱粉中的部分葡萄糖變為果糖,形成具有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和糖漿。因為利用催化作用的生產成本很低,而取得的玉米果糖的甜度又比蔗糖更高,所以常被加工食品工業用來取代「蔗糖」,加入飲料、冰淇淋和甜品,作為人工甜味劑。
醫學中心中調查的報告:它們對實驗組的猴子餵食玉米糖漿加低脂食物7年,餵對照組的猴子一般的低脂食物,然後比較兩者的差異。結果指出,實驗組的猴子體重超重50%以上,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對照組的3倍,而且還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
為了調查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怎麼發生的?研究小組,將體型相近的猴子分成兩組,餵食熱量相同的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實驗組的食物中還有約24%的玉米糖漿,而對照組只有約0.5%。
實驗進行40天後,研究人員發現:吃玉米糖漿的猴子,因腸道的功能下降,造成腸道30%的細菌轉移到肝臟,造成肝臟損傷的程度是對照組的一倍多,顛覆了脂肪及肥胖是造成健康問題的元兇的觀念,下階段科學家將比較葡萄糖和玉米糖漿對於生物體的影響。
而在其他的動物實驗中,例如:餵食大鼠玉米糖漿,觀察到有代謝紊亂及認知缺損,這也是提醒我們要少吃高果糖玉米糖漿的警訊。
其實人的身體常常很多訊息告訴我們,只是我們常忽略了?如中醫把脈一樣。觀眼、觀舌、觀臉。才發現原來我們缺乏什麼。
歡迎來和小畢研究「身體保健」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