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首頁 】】】

││││

| 李小龍:一堂哲學課報告 |

李小龍〔1940-1973〕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畢業。李小龍在1960年初,在一堂哲學課程寫了一篇報告,敘述其武術學習的歷程及展望。報告敘述了日本劍道的學習三部曲「守、破、離」。

「守」是嚴格遵守教條,苦練基本功。李小龍提到他苦練詠春拳,期許達到「守」的最高境界。他曾說不怕懂一萬種招式的對手,而是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意志力堅強,每日不斷苦練一種武學,練到極致,就無破綻,是非常可怕的對手。

「破」是開始觀摩其他門派的做法,與所學比較,截長補短。他的大學報告提到西洋拳擊及西洋劍。他觀察拳擊的步伐,頗不同於詠春拳的進退步與碎步。李小龍曾是香港恰恰舞的冠軍,很能體會西洋拳王阿里的蝴蝶步,將之融合於詠春拳,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李小龍格鬥時蹦蹦跳跳的步伐已和詠春拳大不相同。李小龍也參考西洋劍的刺擊方式,融入詠春拳的「寸勁」。

「離」是創新,達到自創一格,開宗立派的境界。這個境界在李小龍的大學報告未提及,因為當時他尚未達此境界。

「創新」之難,在於你必須學到前人的經驗,卻又不能模仿前人。李小龍成名後說:「你不能複製成功的例子。」他向許多武術大師學習,這些大師的身教讓李小龍受益甚多,例如:他學詠春拳,成為詠春拳高手,向俄國高手學習紅軍在1920年代推廣的俄羅斯摔角格鬥術,也成為其高手。然而他卻不像一般武師,只能教詠春拳或摔角格鬥術,而是在「離」的階段,創立了自己的「截拳道」。

「守、破、離」執行的過程有一個重要原則,即是化繁為簡,能將所學進行歸納。李小龍在他的武學歷程大致都辦到了。唯一的例外是他在電影常見的招牌武器「雙截棍」。他雙手舞動兩隻雙節棍,其表演性遠高於單手雙節棍,但實戰威力卻遠低於單手雙節棍。以「守」學雙節棍法,只要單手苦練幾個動作,達到人棍合一,方為正途。

或許生活中的一切都取決於我們向哪個方向看,多視角才能呈現生命的真象?

不同的視角,有不同的看法?欲窺全貌,就無法只停留在某一視角。就像我們無法停留在某一時間點,讓青春永駐。

歡迎來和小畢研讀「生活與智慧」這門課。
-----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燄高?最後老話一句:千萬別有幸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希望這篇能提供你充份的燃料,與充份的智慧。
對了,小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庄腳崧」;小畢我也不是「花豹」,而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台灣虎斑犬」,喜賭成性,哈哈哈 ^^


》小 畢 陪 您 閱 讀 生 活 中 的 好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