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首頁 】】】

││││

| 無糖飲料喝起來還是那麼甜 |

有媒體報導:網紅奶茶店宣稱的無糖奶茶,實則含糖而且糖分不少,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那最近大熱的無糖飲料,也是一場商家的騙局嗎?

報告顯示:隨著無糖飲料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已有近6成消費者購買過無糖飲料,其2019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0%,遠高於飲料總體增長率。

走進便利店也不難發現,冰櫃裡擺放著越來越多標註著「無糖」二字的飲料了。為何無糖飲料會如此熱銷?無糖化會成為趨勢?

糖尿病,這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病,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過去幾十年中,糖尿病的病例數和患病率都在穩步上升。

這與高糖高熱量食品的過量攝入有所關聯。對兒童來說:糖份攝入量過多不但會造成蛀牙和超重,還會對成年和老年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肥胖會增加患癌、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為此,一些國家為了減少民眾對糖的攝入量以及減少肥胖現象,對含糖飲料徵收糖稅,包括愛爾蘭、法國、挪威、智利、美國等國家。

增設糖稅後,一些飲料品牌也開始主動進行減糖了,甚至增加了減糖新品之後,銷售額反而增加了。未來,飲料無糖化或成為一個健康新趨勢。

有媒體報導調查13款全麥麵包,僅5款為真全麥,其餘的「全麥麵包」均摻雜了不同比例的小麥粉。

全麥麵包不是真全麥,那無糖飲料是真無糖嗎?是不是也是一場騙局呢?

值得一提的是:與全麥食品不同,無糖食品的標註有著統一標準。根據食品安全標準規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於0.5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即可標註為「無糖食品」。

毋庸置疑,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無糖更健康。為了減少糖分的攝入,不少人會更傾向於購買標註「無糖」二字的飲料,尤其是年輕人。然而雖然標註了無糖,但這些飲料喝起來還是甜的,那這些飲料加糖了嗎?

實際上,甜味的來源並不單一,僅用甜度來判斷是否含糖、含糖量多少是有誤差的。判斷無糖飲料是不是真的無糖,主要看配料表是否有常見糖類〔白砂糖、蔗糖、乳糖、果糖等〕,或是糊精、糖漿這類濃縮糖溶液。也可以看營養成分表上的糖含量,但要注意的是: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等於糖含量,不要將二者混淆。

市面上無糖飲料的甜味,主要來源於「甜味劑」,一種不會被人體代謝吸收的低熱量「代糖」,符合無糖食品的標準。代糖的甜度可達蔗糖的幾百倍,而常見甜味劑可以分為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兩種,天然代糖包括:赤蘚糖醇、木糖醇、甜菊糖苷等,人工代糖包括安賽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其中,天然代糖的成本更高,食用更安全。

以市面上銷售的一款無糖蘇打水為例:其甜味主要來自赤蘚糖醇和三氯蔗糖這兩種甜味劑,前者為天然代糖,後者為人工代糖。赤蘚糖醇屬於糖醇類甜味劑,甜度只有蔗糖的0.65倍,完全沒有熱量,極易消化。因為不參與糖代謝和血糖變化,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

且不論無糖飲料是否好喝,無糖飲料就一定健康嗎?有學者指出:長期攝取代糖可能會導致對甜度遲鈍,打亂味覺、情緒等的平衡,並且影響血糖調節機制等。

受國際疫情的影響,不少快時尚品牌或餐飲行業都面臨著不小的危機,或關店或破產。然而,無糖飲料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賺取了不少紅利,收穫了一份亮眼的商業成績單。

實際上,「無糖」、「減糖」並不是新概念,只是過去無糖飲料比較小眾。可口可樂早年就曾先後推出了零度可樂和零度纖維雪碧,為減少糖稅支出,還大力「減糖」。

「健康行銷」離不開背後資本的炒熱。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越來越多飲料品牌想要從代糖飲料裡分一杯羹,代糖飲料未來可能面臨著產品同質化的競爭壓力。
-----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燄高?最後老話一句:千萬別有幸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希望這篇能提供你充份的燃料,與充份的智慧。
對了,小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庄腳崧」;小畢我也不是「花豹」,而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台灣虎斑犬」,喜賭成性,哈哈哈 ^^


》小 畢 陪 您 閱 讀 生 活 中 的 好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