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首頁 】】】

││││

| 認識真實世界的能力 |

從網際網路的出現,一直到智慧型手機普及後的行動數位時代,由於科技產品日新月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極大變化。

相對於面對面的人際關係與真實世界,過去我們會將網際網路上的一切稱為「虛擬世界」,但如今這個架構在數位網路的世界,卻已經成為真實世界中無法分割的一環。

問題關鍵不在於「產品」

許多家長憂心孩子從小沉溺於網路世界,不只浪費時間,失去深度閱讀與深入思考的機會,甚至失去了認識真實世界的能力。

這樣的現象值得擔憂嗎?是的,從各種媒體報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或成年人因為過度自我中心阻礙了人際關係的發展,連生活都無法自理。曾有人略帶諷刺的比較幼兒園小朋友與大學生的能力,發現大學生雖然接受了12年的學校教育,卻反而失去了幼兒園時就學會的基本能力。

然而,禁止使用數位產品就能夠解決問題嗎?過度的憂心與一味的禁止,恐怕只會變本加厲。因為問題的根源不是這些觸手可得的數位產品,而是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學習如何與人分享互動,也不被鼓勵需要保持在學齡前學習的生活自理與人際互動能力,以至於浮現「能力倒退」的現象。

許多從事相關研究的專家指出:網路以及行動工具的使用已是生活常態,而且是人際關係的拓展,對現實生活中原本就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更有利,但是對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原本就薄弱的人,通常較有負向影響。換句話說,關鍵不在於數位工具的使用,而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能力。

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分享跟互動的本質是不變的,人對於溝通的需求也是?

人是群體動物,互動分享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與其視數位產品如洪水猛獸,不如重新找回真實溝通的能力,從了解自己,愛自己出發,透過自我身體與心靈的覺察,自在從容的表達內心感受。

互動與分享的能力,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體裡。一個理解的眼神,會意的微笑,或者是輕摟肩膀,溫暖擁抱,無論透過什麼樣的身體語言,都可以傳達自己的感受,並且直接觸動別人的心靈。

分享與互動的本質不會改變,而人們對於歸屬感與愛的需求也始終不變。

對在網際網路,行動電話剛出現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令人記憶多麼深刻的印象,這或許也是多數人對於科技的期待:可以使我們的社會成為更便利,更迅速,更少障礙,更多分享的美麗新世界。

相信只要回歸人性的本質,透過身體的學習,重新認識傾聽,陪伴與分享的重要性。科技與人性之間,一樣能共生共存,相互支撐,在生活裡達到最佳平衡點,找回真實溝通的能力。
-----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燄高?最後老話一句:千萬別有幸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希望這篇能提供你充份的燃料,與充份的智慧。
對了,小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庄腳崧」;小畢我也不是「花豹」,而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台灣虎斑犬」,喜賭成性,哈哈哈 ^^


》小 畢 陪 您 閱 讀 生 活 中 的 好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