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機首頁 】】】

││││

| 對癌症等慢性疾病大有助益 |

研究發現:太極能提高身體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緩解關節炎引起的疼痛、腫脹感,比其它措施更有效。對慢性堵塞性肺疾、乳腺癌、心臟衰竭的人也有改善作用。

因為太極運動和緩,卻能強化肌肉、平衡,集中精神、放鬆和呼吸控制等,對身心都有助益,屬低強度運動,適合大部分人鍛鍊,尤其是中老年人。

太極拳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常被視為公園裡的老人活動,近來卻躍上國際,成為科學化醫療處方,除了被證實能預防兒童氣喘,還能防止跌倒、改善疼痛、關節炎及巴金森氏症步態不穩等,輔助治療效果不錯,有些歐美醫院已把太極拳當成正式復健項目。此外,太極拳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和肌力,對心血管疾病的人大有幫助。

「太極拳是:All in one,」研究推廣太極拳多年,台大醫學院教授分析:太極拳結合了心肺耐力、肌肉鍛鍊、累進時間和強度,是少見的全方位運動,而且無年齡限制,「到90歲都可練。」

進一步分析太極拳動作,主要在下盤核心肌群的穩定,半蹲姿練習可訓練小腿、大腿和腳掌肌肉;單腳站立、重心轉移等能改善平衡能力,「老年人可因此減少一半以上的跌倒機會,」藍青解釋,太極拳的平衡鍛鍊可運用在協助腦中風和巴金森氏症患者改善平衡。

以腦科學來看,太極拳把動作變慢,細膩拆解了運動的軌跡,也因此每個動作要心念集中,讓大腦重新思考組合動作協調。

「練太極拳其實在練腦?」有些疾病如巴金森氏症是大腦某部份細胞毀損了,因此出現動作障礙,但太極拳能活化僅存的腦細胞、激發更多潛能。

以中醫來說:太極拳不但具有運動好處,還能幫助經絡氣血運行,「太極拳可以收歛氣並運行任督二脈,對五臟六腑都有幫助?」中醫系教授表示:生病的人氣滯血瘀,太極拳不但可以行氣、幫助氣血循環,太極拳的身形擺動有助恢復身體功能,意念專注則能靜心、定心,身心都能獲得提升。

極拳並非傳奇、神話,並不會立刻讓疾病消失不見,但是,它卻能讓你在面對病痛的時候,保有最優雅從容的姿態。

練太極看這裡,醫界給入門者的建議:

量力而為。神經科醫師認為:只要能站能坐就可練太極拳,不論哪一門派,目前一般醫療復健多半採用改良過的簡化太極拳,約莫8~10招,雖然招式不大一樣,效果都不錯。唯一要注意的是「強度」,最好量力而為、不要勉強。

從鬆柔、功操、鬆筋開始。研究太極拳、本身也練習多年,復健科醫師建議:從鬆柔、功操、拉筋及單式開始,循序漸進。太極拳的鬆柔是指呼吸運動;功操則類似體操;鬆筋轉揉腳,類似練拳前的準備。體力較差的入門者可先練呼吸、拉筋平衡提升肌力,改善基本體能。

中醫系醫師提醒:練太極拳不要追求難度,練習時不必和所有人蹲在同一平面上,他認為:斟酌個人的能力,做到可以做的就好,如果練完隔天精疲力盡,表示前一天運動量或時間超過,要調整,「你不是要當格鬥選手,而是運動健身?」除了不要逞強,練習太極拳前後一定要練舒展動作暖身、熱身,才不易受傷。他建議可從簡單的太極八法開始練,這是所有太極拳的必打招式,所有動作對應了中醫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的調養,也可單練,效果不錯。

蹲高蹲低不勉強,用自己覺得舒服的高度。太極拳對下肢負擔大?許多太極動作會把全身重量放在一隻腿上,建議初學者可以蹲高一點,也就是所謂的高架。太極拳以外型分為高架、中架(半蹲打)及娃娃架。娃娃架的蹲姿最低又稱工夫架,姿勢優美但運動強度高,適合年輕人,但對年長或膝蓋不好的人較有傷害。

平衡感較差,避免太極推手及旋轉動作。另外,平衡感較差的人要避免推手及旋轉動作,容易跌到;不要單腳站立,以雙腳碰地旋轉較穩當,像中風或巴金森氏症患者練習太極拳時,旁邊還是要有人看一下,以免跌倒受傷。

心臟手術後經評估再練太極拳。如果剛動完心臟手術,不建議立刻練太極拳,因為心臟病人術後運動仍有風險,需小心評估,最好先在醫院做復健,出院後也就是心臟復健第三期練比較安全,藍青建議。放、化療期間可練呼吸、蹲馬步。至於癌症病人在放、化療期間身體較虛弱,專家建議可做鬆柔、呼吸運動,體力好點可以蹲馬步,對體力恢復都有幫助。
-----

-----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燄高?最後老話一句:千萬別有幸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希望這篇能提供你充份的燃料,與充份的智慧。
對了,小畢我也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庄腳崧」;小畢我也不是「花豹」,而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台灣虎斑犬」,喜賭成性,哈哈哈 ^^


》小 畢 陪 您 閱 讀 生 活 中 的 好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