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大家:你們知道,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哪裡嗎?
我說,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兔子怎麼會答應跟烏龜賽跑!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你想想,如果兔子贏了烏龜,那有什麼意義呢?
班上的第一名,會有動力去跟班上倒數的同學比拼嗎?
所以真實的人生是,兔子只會跟兔子比,而烏龜根本不會想比賽跑。
這也驗證了最近的一篇報導,史丹佛大學的開放課程,上線了以後,他們做了調查,發現這麼好的課程,在線上讓大家免費使用,但真正修完的人數卻少之又少。
而且真正修完的人,其中大多數是已經擁有學位的人,於是這篇報導下了一個標題:
究竟是自己不長進,還是資源分配不公平呢?
我曾經在課程中問了這個問題:
我們真的懂什麼是真正的放鬆嗎?
我們以為當下最舒服的姿勢,就是放鬆,其實,原來是能讓你「維持最久」的姿勢才是放鬆。
而這個最久,究竟是多久呢?
如果你的姿勢不正確,影響的不是只是當下,而可能是一輩子?
你可以繼續維持你現在的姿勢,但,要問問自己,真的能一直這樣下去嗎?
離開學校以後呢?還能這樣每天漫無目的嗎?
在職場工作以後呢?這份工作做一輩子,你甘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