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
面對新冠與流感疊加的衝擊
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1
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
什麼是感冒
一般指人在著涼、勞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無明顯發熱,體力、食慾無明顯影響,無明顯頭痛、關節痛、周身不適等症狀。 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狀很重,但全身表現較輕,一般沒有危險。
什麼是流感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不僅是上呼吸道的問題,還會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 流感常在冬春季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流感病人發病急,症狀嚴重,全身症狀多,會發熱,可能一兩天內體溫上升到39度以上,頭痛、肌肉乏力、食慾下降等症狀明顯。 對於老人、孩子、肥胖人士、孕婦或有基礎病等人群,流感可致非常嚴重的重症肺炎,甚至導致死亡。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症狀
無症狀帶毒者
感染之後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製動報告,自我隔離。
輕症患者
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及身體不適。
重症患者
早期症狀尤其是前三五天為發熱咳嗽及逐漸加重的乏力,一周後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 重症病人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髒器損害等情況,進一步加重的話可能需呼吸機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統的支持,可能會導致死亡。 典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個逐步加重的過程。 到了第二週,病情往往最為嚴重。
2
做好防護,接種疫苗
戴口罩 勤洗手 做好個人防護
WINTER
首先要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洗手。
其次在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 避免飛沫污染他人。 在流感高發期,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最後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同時要注意保暖。
勤通風 少聚集 注意公共衛生
WINTER
首先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其次未免受流感侵襲同時又遭新冠感染,我們應避免接觸禽畜、野生動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購買活禽和野生動物。 避免前往動物農場和屠宰場、活禽動物交易市場或攤位、野生動物棲息地或等場所。 必須前往時要做好防護,尤其是職業暴露人群。
新玩法來了! 挑戰絕悟贏榮譽稱號
遊戲
王者榮耀
詳情
同時應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處理生鮮製品時,器具要生熟分開並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注射疫苗:預防重於治療
WINTER
雖然接種流感疫苗不能直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但對防控新冠疫情確實有益處。 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流感的感染率,減少重症病例的發生率;可以減少流感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干擾,將社會、家庭、個人的疾病負擔下降到最少。
新冠疫情下,為盡可能減少流感的危害和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影響,《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推薦按優先順序對重點和高風險人群接種:
醫務人員。 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等。
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
重點場所人群。 包括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職工和學生,監所機構的在押人員及工作人員等。
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 包括60歲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齡-5歲兒童、特定慢性病患者、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
根據專家建議,今年的流感疫苗要做到應種盡種、有願必種。 有什麼苗打什麼苗,不要等待。 通常應在流感季節到來之前接種,但在流感期間接種也有效。
3
學會自查,及時就醫
如何判斷自己發熱
平靜狀態下超過37.3℃
注意:測量前20-30分鐘要避免劇烈活動、進食、喝冷水或熱水、冷敷或熱敷,並保證腋下乾燥。
如果頭痛、流鼻涕、咳嗽、喉嚨痛怎麼辦
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建議,若體溫低於38℃,居家隔離,按當地規定上報,密切觀察症狀變化;根據說明書可以服用布洛芬等藥物。 如自覺嚴重,先去社區醫院就診。 若體溫超過38℃,前往發熱門診。
無明顯發熱,但全身酸脹,腹痛腹瀉怎麼辦
輕症隔離,重症就醫。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首發症狀包括胃腸道不適,出現腹瀉時要注意居家隔離,注重保證營養,適量多飲鹽糖水。 如症狀加重,及時就醫。
感到胸悶但不發熱,怎麼辦
鑑別判斷。
胸悶可由精神緊張、心髒病、哮喘、慢性肺部疾病等引起,若既往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心髒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情況,或居家休息無好轉建議至醫院就診。
若出現發熱、胸悶等不適症狀,是否應在家繼續觀察
如出現發熱伴有胸悶不適的,應保持高度警惕,儘早就醫。
最好步行至最近的醫療機構(戴口罩,盡量不乘坐電梯),進行血常規、CRP、胸部CT檢查及病毒相關檢測。
曾接觸過可疑病人,但目前沒有出現任何不適,該怎麼辦
建議居家隔離觀察,觀察時間為14天,主要監測體溫的變化狀況。 每天一早一晚量體溫。 如果14天內出現了疑似的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建議去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